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826|回复: 2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林敬超珍藏海外遗珍古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1-7 07:26:3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江苏网11月10日讯(通讯员 含真 记者 赵筱青)11月9日,林敬超珍藏海外遗珍古玉巡廻展在南京江宁织造博物馆开幕。本次展出的高古玉器共有75件,皆为70年代初由台湾籍爱国收藏家林敬超先生于海外重金请回,辗转回到祖国的怀抱。

  林敬超先生是一位资深古玉收藏家、鉴赏家。上世纪70年代旅居美国时,他就开始收藏早年流散海外的华夏古玉瑰宝,1995年,他携带多年积累的收藏回到北京,在北京、辽宁、江苏等地,众多文博界权威包括苏秉琦、孙会元、李伯谦等国家级文物鉴定专家、学者对其所藏的古玉做过鉴定,皆对此批藏品赞誉有加,广受好评,“世所罕见”、“稀有珍贵”、“首次发现”、“堪称国宝”等评述与赞誉纷至沓来!林先生带着他的珍藏先后应邀在多家博物馆公开展出,所到之处,引起大陆文物界、考古界以及社会各界频频轰动!难能可贵的是,林先生捐赠80件珍藏给北京大学博物馆、首都博物馆、深圳博物馆。另又捐献了180件藏品作为慈善义拍,协助筹募少儿基金、南京清凉寺扩建启动基金。捐助祖国的教育及绿化事业等,被誊为“爱国收藏家”传为佳话,中央台春节晚会、新华社等媒体均对林敬超先生的爱国义举做了报导。

  此次应邀展出的是他终生收藏的压箱珍品。年代久远,皆为史前、商周、及汉战六朝玉器,品位高,品相好,玉质佳,工艺精,具有重要的文物、历史和艺术价值。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件六朝时期的白玉法轮,由和阗白玉精工雕成,玉质温润,黑沁浑厚自然,庄严而神秘,为早期皇室佛门至宝,弥足珍贵。再如一件红山大玉鹰,特选墨玉精雕细刻,高18公分,是目前所发现最大的一件玉鹰,堪称国宝。林先生此批玉器的展出,件件是精品,有的为孤品,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历史人文价值。正如中国红山文化权威学者孙守道先生在辽宁博物馆邀请展序言中所述:“林敬超先生珍藏的古玉精英,特别是一组史前玉器和红山文化玉器,充分体现出这一中华玉文化的渊源之早和精华所荟,感受到先民那长年累月的历史创造,散发出玉文化那幽远、神秘、坚贞与不朽的光辉……”。著名学者、辽宁省考古学会名誉理事长、研究员的郭大顺在所撰评论文章中写道:“这批文物,承林先生见示,我们颇感収藏之精,它们选料广泛、种类多样、风格简朴、有些是极其罕见的品类,弥足珍贵……”。

  收藏与研究古玉的历程一路走来,前辈学者专家的肯定让林敬超先生倍感珍贵,世界著名考古专家苏秉琦先生在看过他的收藏品后,为他的藏玉题词“海外遗珍”,中国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常务委员孙会元先生为林先生题赠墨宝“身藏千年玉,胸怀万古情”,这些都是对林敬超先生一生坚持藏玉爱玉所获成就的最具权威性的褒赞!

  已逾古稀之年的林敬超先生一生惜玉、爱玉、识玉,对中华古玉文化着实下了一番苦心深入研究,走遍神州大地到各文化遗址探访取经,并向各地名家学者交流请益,可谓藏而专则精,在古玉研究上的成就屡获肯定,曾先后受聘为北京大学博物馆顾问、红山文化学会顾问、中央电视台《艺术品投资》专家鉴定室专家团成员、国史委皇家文化研究院专家学术委员会玉器组组长、中华古玉鉴定中心鉴定师、中华民间藏品鉴定委员会浙江省分会专家委员、艺术品投资顾问。作为收藏界泰斗级人物,林先生吸引了海内外众多同道中人,拜在其门下学习文物品鉴,大家敬仰林先生的爱国义举,为他的学识和谦悲温厚的人品所折服。

  本次展览期间,收藏爱好者纷纷前来向林先生讨教,林先生认为,文物、高古艺术品收藏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没有多年的经验积累是玩不了的。“现在文物及高端艺术品、字画都价格不菲,在没有这个眼力判断下还是不要轻易出手的好。收藏最好是众乐乐,不要关起门来独乐乐,那样会很危险。平时要多涉猎这方面的知识,还得多请教专家、汲取他们的知识经验。时下的古董艺术品市场及鉴宝环境鱼龙混杂,有的心术不正,有的不懂装懂,都自认自己的最好,别人的不对,有的各结团伙(水军),互相托衬,排挤他人,以达目的,不得不慎。若有需要请教专家鉴定,最好至少要有三五位具公信力的专家,否则容易深陷一言堂,不可自拔!各个领域里所用的3、5、7、9专家团、评审团,以多数人的决议为依据,也就是这个道理。”这是林敬超先生总结的收藏经验所得,供藏友们参考。展览将于本月23日结束。





2#
发表于 2016-1-7 09:30:2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6-1-7 10:35:21 | 只看该作者
感谢上传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6-1-7 10:49:38 | 只看该作者

六朝白玉法轮 6.2cm X 厚1.1cm
专家述评..
  类此器物偶见于庙宇上方,或(佛持法轮)造像上。佛教从东汉正式传入中国、(玉法轮)乃佛家至宝。
佛所之法能够辗碎众生的一切烦恼,好像巨轮能够辗碎一切的岩石和沙砾一样故谓之法轮。
是(佛法)的象征,存世并不多见.,就目前所知,美国哈佛大学-fogg博物馆馆藏有一件汉代玉法轮。
此器乃(舍得珍藏)系以优质和阗白玉精琢而成,温润厚重、更显庄严。
两面纹饰相同、内环各有八个浮雕乳丁纹、外环勾云纹满布其上、外沿则饰以十六个突出乳丁、
全器满工、制作严谨精致,显系皇家用物。
一面水银满沁,俗称(黑漆古)..乃名沁之一,
一面局部水银沁,白玉开窗,殊为难得,如此精美者实属罕见。
此器乃六朝-东汉时期的佛教重要遺宝,诚为宝玉一件。
堪称一级甲(特級文物)。


述评/孙会元
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 常委
国宝级文物鉴定知识培训班 导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6-1-7 10:54:10 | 只看该作者
个人经历
林敬超先生爱玉,这是祖国大陆和台湾古玉收藏界人士公认的。
张老先生原是东北军的高级将领,酷爱古玉,在领兵打仗之余,他把主要精力都用在了古玉的收藏、鉴赏和研究上了。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张老先生的收获颇丰,非常人所能比拟。戎马数十载,张老先生卸甲归田,先到台湾,后到美国。在此期间,他的夫人离他而去,子女们工作、生活在别的城市,只有古玉始终伴随在他身边。远在他乡遇故知,所以备感亲切,林先生很快就成了张老先生家的常客,聊天话题自然离不开古玉。林先生被张老先生丰富的古玉知识所折服,也被古玉的神韵所吸引。开始时是张老先生说林先生听,后来是张老先生问林先生答,再后来张老先生带着林先生逛古玩市场。旧货摊、古董店或是拍卖场,经常可以看到他们俩的身影。最让林先生得意的是1978年,他在美国加州的一个家庭拍卖会上,以一美元的价格买到了一件难得的古玉,后经国内专家鉴定是一件红山文化时期的玉,价值约10万美元,捡了一个大漏。随着时间的推移,张老先生的年龄越来越大,身体状况也越来越差,身为中医硕士的林先生主动承担起了张老先生的日常保健工作,先后三次在冬天的深夜张老先生哮喘病严重发作危及生命时,是林先生及时发现,把他送进医院,挽救了张老先生的生命。由此更加深了两个人的友谊。82岁的张老先生在病重时刻,满眼含泪握着林先生的手说:“一定要把这批玉带回祖国,别让它们再流落他乡……”听了张老先生的话,当时在生意场上一帆风顺的林先生毅然卖掉了经营状况良好的三个汽车旅馆,用所得的150万美元买下了张老先生毕生收藏的这批古玉。张老先生立下遗嘱,走时只带一件最心爱的玉鸟……张老先生走了,林先生再也无心在美国待下去了,他卖掉了剩下的四个汽车旅馆,回到了台湾。
玉石研究
回到台湾以后,林先生除了忙生意上的事情以外,把主要心思用在了玉石研究上。为了学到更多的玉石知识,1995年秋,林先生携带着200余件珍宝来到祖国大陆,见的第一个人就是北京故宫博物院的玉石专家周南泉先生,以后又拜访了原北大考古系主任李伯谦,还拜访了孙守道等专家。
同年10月至12月,林先生的这批古玉先后在北京首都博物馆、北京大学校园和深圳市博物馆公开展出。1996年,又应邀到红山文化的故乡——辽宁省博物馆展出。展览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强烈的反响,当时就有不少人表示愿意购买玉石展品,但都被林先生一一婉拒了。展览结束后,林先生却慷慨捐赠给北京大学60件,深圳博物馆8件,首都博物馆2件,并受聘为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顾问。2004年中旬,林先生再度应邀在北京首都图书馆展出,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天时间,却吸引了近七千名京城红山玉爱好者前来参观。多次展览提升了林先生收藏的这批古玉的社会知名度,先后有欧美、日本、新加坡和香港地区的收藏家慕名而来,纷纷想“连锅端”,全面收购这批古玉,也都被林先生拒绝了。在台湾,一些与林先生有交往的爱玉同好也看上了这些古玉。1996年春节期间的一个夜晚,林先生的一个玩玉朋友提出要用他手上的一克拉钻戒换林先生佩带的一件红山玉鸟。见林先生不同意,以为嫌少,就又把他手腕上的劳力士金表摘下来交给他,但林先生还是舍不得交换。1999年夏天的一个夜晚,一位建筑商朋友看了林先生的红山大玉鹰后非常激动,提出愿以他在台北淡水刚完工的别墅区里的任意一栋价值上千万台币的别墅来交换大玉鹰,林先生依然摇头。建筑商又提出把他的“坐骑”——一辆奔驰500型高级轿车也搭上,还是被拒绝了。看他是真正喜欢古玉,最后林先生送给了他一件战国玉龙佩饰。从此他们成了莫逆之交。
2010年秋林敬超到南京清凉古寺结织了住持方杖-理海法师,有感于该寺仍保存传统之风--不收门票,不强迫卖供香(可随时方便自由取用),还免费供素餐,一切善缘随喜,林敬超对此颇为感动,于是正式皈依理海法师门下-法号(道琛)。
2013年冬林敬超捐出73件珍藏委托南京聚德拍卖公司,无底价慈善义拍-资助清凉寺扩建(天王殿)起动工程,并准备将其筹划经年的"玉石文化海外遗珍博物馆"设於清凉古寺,融合佛教文化冀更有益于发扬与传承。

人物影响林先生已经将此次携回的200多件古玉委托北京新世纪与上海新世纪拍卖公司于2004年12月9日在北京首都大酒店举行专场联合拍卖,将拍卖所得部分款项留做内地慈善救援及发展环保绿化事业之用。
林先生还是一位蜚声中外的著名环保绿化专家,他研制发明的以人造纤维混合植物纤维为基础,创造出“天然草毯”,曾荣获国家发明专利。2000年他在北京京鼎大厦屋顶上举办的“立体绿化实验成果发布会”取得了极大成功,被人称为“绿化革命之父”。
林先生曾经数次来到CCTV——2的鉴宝节目,是一位真正的鉴玉专家。
林先生有自己的51博客,并在那里为人们免费鉴宝。
林敬超先生祖籍河北省石家庄市,(1943年生),是台湾省中坜市人。在他过去数十年的收藏生涯中,曾遇到海外华人为了不让个人收藏流失海外,毅然将个人收藏托付于他的感人故事。
“玉,是中华民族的特殊工艺品,玉文化是中华民族引以为荣的文化,也是华夏民族完美品德的象征,”林敬超说:“我之所以选在北京举办此次展览,主要是希望内地收藏家能将它们收藏并传承下去,不要再让中华文明的精粹流失海外。
林敬超表示,他将与众多华人收藏家一起,继续在海外搜寻中华遗珍。他还将与内地收藏家共同筹建中华玉石文化博物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6-1-7 11:05:03 | 只看该作者

0000000-0-3.jpg (26.16 KB, 下载次数: 74)

0000000-0-3.jpg

0000000-0-4.jpg (14.31 KB, 下载次数: 53)

0000000-0-4.jpg

0000000-0-6.jpg (11.04 KB, 下载次数: 66)

0000000-0-6.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6-1-7 11:06:40 | 只看该作者

0000000-0-7.jpg (17.18 KB, 下载次数: 65)

0000000-0-7.jpg

0000000-0-9.jpg (13.66 KB, 下载次数: 45)

0000000-0-9.jpg

0000000-0-14.jpg (31.29 KB, 下载次数: 62)

0000000-0-14.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6-1-7 11:07:43 | 只看该作者

0000000-0-15.jpg (16.94 KB, 下载次数: 60)

0000000-0-15.jpg

0000000-0-17.jpg (30.45 KB, 下载次数: 64)

0000000-0-17.jpg

0000000-0-18.jpg (17.58 KB, 下载次数: 62)

0000000-0-18.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6-1-7 11:10:56 | 只看该作者

这件看起来像是陨石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10-1 09:26 , Processed in 0.061147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