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真伪标准体系
有句古话:神仙难断寸玉。古玉真伪鉴别历来被视为古玩行中的最难。
鉴别古玉真伪最基本的要把握八个字,即:比较鉴别,熟能生巧。
俗话说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那么比较的标准是什么?与什么比对呢?
通常有三个:
一是博物馆陈列的出土玉器实物;
二是正规出版社出版的图书目录;
三是收藏界普遍认可的收藏家藏品。
因此,刚入门的朋友不论是在网上还是在古玩市场上,都应当遵循“多看少买”的原则,
当把上述三方面加以整理归纳,
逐渐形成从材料、工艺、器形、沁色、文饰、用途的个人鉴别标准体系后,在实践中就可以进行对照取舍了。
如果方法不对或引导不善,
一开始就建立了错误的标准体系,那么在实践中极有可能真伪颠覆,
给自己造成沉重经济损失和极大的思想负担,从而失去收藏的乐趣,甚至成为别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要建立起自己的鉴别标准体系,绝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
古人云:观万剑方识器,操千曲而知音。
我国最年轻的钢琴演奏家朗朗之所以能成名成家,与他付出了常人N倍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外国人惊呼:
80后的孩子把钢琴当成了玩具,随心所欲的弹奏达到了人琴合一的境界。这绝不是偶然的。
要在人前显贵,必在人后受罪。
要想成为一名玉器鉴别的行家里手,除了先天悟性之外,还要有“见多识广”的历练。
二、价格标准体系
人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黄金有价玉无价。
这话说得不无道理,因为还有一句话可佐证,那就是“心喜值千金”、“有钱难买心头喜”。
外国人的情结在眉头,中国人的情结在心头。
由于年龄、学识、审美、信仰不同,对同一件东西,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认识。
即便都是藏玉的人,对同一件东西也会因喜好不同,给出的价格也会千差万别,
甚至会出现有人认为是捡漏,而有人认为是买亏的情况。
藏玩古玉是一种特殊需求,与衣食住行基本无关,因此它的价格会呈现不稳定性。
在国泰民安盛世之际,人们精神需求大增,其价格总体上升,反之则相反。
而古玉基本是一个恒量存在,而需求却是一个变量,当市场需求增大时,它的价格自然水涨船高。
因此,价格标准体系的建立必须从市场认可度出发,从交易记录中寻找依据。
一件藏品无非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反映其价格:
材质、工艺、年代、品相、器形、寓意、存世量。
当然渠道不同价格也会有较大差别,比如拍卖会与民间交易由于成本及现场气氛不同,肯定会差别很大,
但同类藏品在民间操作过程中,各种大中小拍卖会的交易记录可作参考。
还有地域不同或收藏品种不同都会有价格差异。
只要留心了解市场行情,不断进行对比,这些差异都应该在可控范围之内的。
三、普精标准体系
不是所有有年份的老东西都是古玩,有的只能叫旧货。
古玉也同样有普精之别。
其实每个人自己的藏品都有普品与精品的区别,问题是你的精品在别人那里可能普品都算不上。
为什么?因为标准不同。
能称之为精品古玉的必将是材质上乘、工艺精美、品相完好、人文精神蕴含其中。
而玉质不精的、工艺粗糙的、题材多见的、存世量较大的,或者品相不完美的都应该称之为普品。
然而普品也是藏玉人藏玉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个阶段不能省略。
正如一位资深的玩家所言:
“普品是教材,教你读懂古玉的基本符号;精品是名著,让你感悟古玉的艺术魅力;
买普品不可贪多,买精品不要吝啬;
不玩普品难识古玉真伪,不玩精品不知古玉精要;
从普品起步,得精品知足。”
当我们跨过普品这座大山时,才能看到更远更美的风景。
上述三个标准体系是藏玉人必须建立的最基本的架构,缺一不可,否则很难成功。
而要实现建立三个标准体系,请用“天道酬勤”四个字不断勉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