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情况则是,哈佛大学博物馆有60多件,芝加哥艺术研究院(Chicago Art Institute)和芝加哥自然历史博物馆(Chicago Natural History Museum)以及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Asian Art Museum of San Francisco)也有一定的藏品数量。
霍满棠: 1999年,我在收藏家同好的互相鼓励之下,出版了一本中英文对照的《中国犀角雕刻珍赏》。对犀角雕的品种与产地、制作与鉴定、制犀名家的生平以及世界各地博物馆和私人收藏犀角雕器的资料,力所能及地做了系统详实的介绍。这是当时第一本犀角雕收藏和欣赏的参考性书籍。同年,爱尔兰Chester Beatty博物馆馆长Jane Chapman也将多年的研究心得集结成册,在佳士得拍卖行的赞助下,用英文写成了The Art of Rhinoceros Horn Carving in China(《中国犀角雕刻艺术》)。这样两本专业书的出版,引来收藏家的许多关注。而后,在2003年初,香港博物馆陈列了6位收藏家的168件犀角雕精品(由我来逐一遴选的展品)。这个展览受到观众的特别欢迎。所以原本计划1年的展期,最后延长至3年,到2005年末才结束。说到拍卖,国际大收藏家赛克勒(Dr.Arthur M. Sackler)博士的犀角雕珍藏于1984年在纽约拍卖,取得佳绩。今年3月底,纽约佳士得也推出了多件普孟斐(Robert H. Blumenfield )先生的犀角雕珍藏,同等质量的犀角雕,价钱已经比2008年“松竹堂”专场时,几乎涨了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