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博物馆藏齐家文化玉琮
甘肃省静宁县治平乡出土
甘肃省静宁县治平乡出土的齐家文化瓦棱纹绿玉琮 简介
齐家文化带纹饰玉琮以甘肃省静宁县治平乡出土的瓦棱纹绿玉琮为代表(见上图),在齐家文化玉琮中属于高柱型纹饰玉琮,系墨绿色和田玉制作而成,莹泽明澈,色度柔和,质地精良,为齐家文化玉器的代表之作,是祭祀天地、山川、祖宗的礼器。该器通高14.7厘米,孔径6.95厘米,端径8.2厘米,射高1.65厘米,重920克,形体圆角方廓,外方内圆,两端突射,四边与射管外缘并不相切,射管高起。琮身四棱被琢为圆弧形,各横雕13道瓦棱纹,形成四条纵向的弧棱带,两带之间减地为界,呈现出阴、阳叠错的粗细线纹饰:玉质坚腻润美,通体翠绿,光洁悦目。此琮和齐家玉器做工粗糙的风格大不相同,制作规整,雕工精湛;抛光工艺方面,磨棱光洁而不留据、钻、凿、磋的痕迹,使得器型浑圆规整;管壁经过精心修磨,细微处也一丝不苟。器高而未分节,所饰严整而繁密的瓦棱纹带与良渚文化多节琮所饰神徽图案带结构相近。 这件瓦棱纹绿玉琮1984年出土于甘肃静宁县治平乡后柳河村齐家文化祭祀坑中,除此以外,还出了三件玉璧和四件玉琮,质地近和田青绿玉。1996年,杨伯达先生在甘肃省境内进行国家一级文物鉴定过程中,在静宁县博物馆看了齐家玉器三璧四琮后,激动不已地说它们是“齐家文化最优秀的玉琮和玉璧”,并把这批玉器称为“静宁齐家七宝”。从那以后,杨伯达先生开始积极关注齐家文化玉器,并于1997年发表《甘肃齐家玉文化初探——记鉴定全国一级文物所见甘肃古玉》一文,从此引起了文博界对齐家玉器的重视。此琮为目前所知齐家文化玉器中工艺水平最高的一件,已被确定为国宝级文物,由静宁县博物馆收藏,现在甘肃省博物馆展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