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phoenix 于 2015-8-13 07:46 编辑
收藏,是一种高品质生活方式 《网摘》
收藏是心灵的满足——因为拥有,所以满足;因为满足,所以快乐和幸福
当我们得到并拥有千百年传承下来的珍贵艺术品时,我们是很满足的,我想没有几个人是不满足的。 拥有带来满足,这是人类获得幸福的最直接方式。 收藏比权力更容易让人得到真正满足。
权力带来恭维式的尊重,很显然,权力者并未得到对方真正的心服和尊重,对方只是为利益迫不得已, 甚至对方在心里压根看不起权力者,双方只是一种短暂的交易。 权力给权力者带来的满足也是虚无的,一旦没有了权力,权力者也知道那时在别人眼里啥都不是; 而且在更高的权力者面前,权力者也不得不像巴结讨好他的人一样,去违心的献媚讨好更高的权力者, 这种滋味显然是不爽的,所以每一个权力者都想得到至高无上的权力。
收藏不一样,你完全拥有她,她不会违心的讨好你巴结你,你权力再大也威胁不了她。 这是一种真正的满足,你喜欢她,你就有满足,别人拿不走,什么也影响不了。 这种满足完全是出自于你内心的。
收藏是心灵的契合——与天地合,心平气顺
天地之道,费而隐,甚难知之,甚难合之。 人类的进步,就是不断发现天地之道、知明天地之道、合天地之道的过程。 与天地合,则无风险,亨,善。与天地合,有很多种方式,哲学的思考是一种方式,科学的研究与发现也是一种方式。 大学讲“格物致知”,科学的研究与发现是格物,心灵的对话与融合也是格物, 阴阳两方面齐下,则格而全,格而准,通过格物,则知物之性,知物之善恶。
收藏品往往凝结了古代先贤对天地之道、天人之道的理解,对人类道德与理想的追求, 通过观看、感悟这些珍贵的艺术品,会让你的心灵穿过历史的烟幕,与他们沟通、交流,让你得到真善美的体验
收藏是心灵的升华——修行,不辍,近道矣
善者进天堂,恶者进地狱。 明代大思想家王阳明说“为善去恶是良知”, 我们每一个人在一生中,都或多或少做过一些不善之事,心灵都进了一些杂质。 有的人,杂质还在他心的表面; 有的人,杂质可能已经进了他心的内部; 有的人,杂质可能已经把它心都占领了染黑了。 不论是什么人,都需要修行,通过修行,长期不辍,补足正气,驱散邪气,排除杂质,为善去恶,回归至纯的真善美。 在好的艺术品面前,在历史场合面前,在伟大的圣贤面前,我们通常会少了一些傲气,多了一份谦虚。 小和谦,能让我们踏实下来,去修行,去调整自己的欲望、目标、行为,去追问生命的价值,去感悟自然的伟大。 通过长期日复一日的修行,则心灵的尘埃尽去,境界超然矣。
收藏是真爱——爱,人类之至德
我们收藏她,因为我们喜欢她,爱她。 因为爱她,所以我们更要深入地了解她,懂她。 因为懂她,所以能更好地爱她。爱,人类之至德。 藏品和自己的亲人一样,都需要付出真爱。
收藏是生命的传承——分享,故能大;传承,故能久
很多大收藏家,费尽千辛万苦,耗费万贯家财, 到最后都无偿地把收藏的珍贵艺术品捐献给国家,捐献给社会,还有的是传给子女,也是值得赞颂的。 他们实现了从有到无这一个巨大的升华。 拥有是满足,无更是一种满足,这是生命阶段两个不同的境界。 繁殖是人类生命的延续,传承是人类价值的延续。 伟大的艺术品,都凝结了伟大的人类文明:真善美。
每一个人都要把她毫无损坏地传承下去,这是收藏家的使命,也是收藏家为人类做的伟大贡献。 在这过程中,收藏家实现了心灵的巨大升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