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phoenix 于 2015-8-8 08:55 编辑
文 物 收 藏 “ 十 二 忌 ” 《陶勤之》
一忌 自不量力
刚开始收藏的人多多少少都有点自不量力,主要是看了几本古董文物鉴识方面的书以后, 又牢记了几条鉴识古董文物的要点,就以为自己什么都行了! 来到古玩市场,登上古玩论坛,东批批西点点,不仅仅自取其辱,也暴露的此人缺教养,也缺修养----
收藏讲的是“十个知识当一个用”,要是有一个知识就当十个用,这人收的结果就是“悲剧”!
二忌 贪得无厌 贪念人人都有,要是哪位说自己不贪,那肯定是一派胡言,只是一些人贪得有度,把握住了适可而止这个度! 贪官没有把握住度,结果自己进了牢房!收藏要是不把握住度,收藏家就能体会到“穷困潦倒”的滋味。 收藏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由新到古,由粗到精,由易到难的一步一个脚印的过程!!
三忌 攀比之风 有不少这样的收藏爱好者,古玩市场也好,小团伙之间也罢, 看到别人收到像样一点的东西,就想着也要拥有一件或者几件,把人家比下去,这就犯了攀比大忌。 古物有灵,凡事都有一个缘分。 该你有的,不用着急,一个都不会少!不该你有的,要是真的买回了家,又是就不利!!
四忌 盲目跟进 盲目跟进之风现在在收藏界很是流行, 前几年一件鬼谷子下山元青花大罐拍了几个亿以后,一下子就把元青花推到了收藏界的巅峰,藏友们都为拥有一件元青花而自豪。 怎么就没有想象,元青花拍了大价后,突然冒出了这么多元青花,正常还是不正常? 前些日从央视寻宝海选现场看到有位藏友收藏了几十件鬼谷子下山大罐,还都是元青花的!!
收藏的人不能一见有人得了大宝,卖了大价钱,就猴急着也想拥有几件!
凡事都有个缘,事事难料,顺其自然,那是最轻松愉快的。 薄大爷要是能意识到这一点,不是猴急的凸显自己,现在肯定是另一个样子,至少无期不会有了。
五忌 操之过急 媒体鉴宝寻宝节目现在成了不少人每周必看的娱乐节目,看着看着,也就有点心里痒痒的, 希望能像电视上那些持宝人一样,掏个几百几千,捡个几万几十万甚至几百万的宝贝!! 于是乎就比对着做起了发财梦,这梦要是一旦醒了,不仅破了财,还影响了本职工作,有道是“玩物丧志”! 能做到玩物不伤志的人不是没有,但很少!
六忌 不守规矩 无规矩不成方圆!有规矩,守规矩,就不会添乱。 古董买卖有古董买卖的规矩,别人在进行交易时,你就是看上了,也要等人家了段了,你才能出手。 在古玩市场,既不要坏人家的生意,也不要抢人家的买卖! 古玩网的论坛也有规矩,但古玩网是虚拟的,用没名没姓,没脸没皮来形容一些人,那是最恰当不过的了, 什么是规矩?什么是道德,为了个人的利益,什么都不是! 这种人忘记了“人品重于藏品”,为了一己之私,把自己的人格都丧失了。久而久之,也就成了令人啐气的垃圾!
七忌 一时热度 买时兴冲冲地,到手后研究两分钟,就像贩卖的一样,出手能赚钱就行,管他真假。 收藏就不同于贩卖!买前的论证!买后的琢磨,买后的琢磨是无穷的,也是反复的, 买到赝品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研究它,也就不会知道假的怎样假,真的怎样真,弄不明白真假,收藏的意义就不大。
藏而不学,夜郎自大!跑到古玩论坛冒充“专家”,拍张三拍李四,结果把自己拍成一个大笑话。 八大忌 真正的藏 收藏家收藏家,“收”到古董就“藏”起来,不仅束之高阁,有的还秘不示人。
收是行动,藏是研究!不少藏友行动起来很带劲,用“不辞劳苦”来形容那是一点不会过得。 可是一到研究就会抓瞎!收到的古董就是高精尖的国宝级别,经济价值再高, 要是不能赋予藏品文化价值,也就是藏个几十年,有的也就几年。 收藏品很早以前是谁的?以后又是谁的?收藏家不可能知道, 但要是收藏家能把藏品的文化内涵研究出个结果,这结果永远都是你的!
藏的目的是研究,也贵在研究,要是藏而不学,就和废品收购保管员没什么区别。 九忌 缺少交流
收藏家精力有限,眼力也有限,经济实力更是会有限, 要想提高眼力,拓宽阅历,只有和志趣相投的藏家交流!
再说了,藏有精藏、普藏、新藏! 就新藏而言,和田白玉和上等的翡翠,一件像样的藏品其价格就会压得人喘不过来气; 普藏相对价格要低一下,老的卖不过新的,当然并不是老德没有新的价值高,而是老的没人敢买, 没有眼力的藏家,都被铺天盖地的仿做吓坏了------精品难求,求到了价格也不菲,一般人也买不起! 只能“过我眼者唯我有”的聊以胜无一下而已。
所以真正的收藏家不仅要和玩新品的交流,也要和玩普品的交流,更要和玩精品的交流!
有交流才会有提高,才能知道“天外有天”!不会成为井底之蛙。
交流是不断提高和拓宽眼力的最佳捷径,也不要在乎别人的褒贬,
收藏多年要是对自己的藏品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就像结婚多年还不知自己老婆是男是女差不多了。
十忌 忠言逆耳
听取不同的意见,是收藏家不断进步的关键!
当然了,不同的意见有几种:
一种是善意的鼓励;
一种是恶意的贬低;
一种是冷嘲热讽的讥笑;
一种是别有目的的诋毁;
一种是“忽悠”前的拍砖、挑刺、找毛病!
每种意见都有着不同的动力,这就要看你怎样理解和体会。
有人能从不同的意见中体会到有益于自己的内在的含义,不断提高自己的鉴识眼力, 会对自己的收藏品不断地再认识----这样的人最后都成为了“家”。
有人一听就会火冒三丈,把提意见的人吓了一跳,这样的人收藏就是烧钱,做买卖可能会血本全亏-----
理解不了砒霜很毒,有人吃了丧命,有人用好了却能治病!!
十一忌 小圈子里转悠
文物收藏有圈子,各地玩收藏的都有,虚拟的互联网的论坛特别突出小圈子, 一波一波的,用大黄蜂来比较,可能都不会过!
实际古玩收藏可分三个圈子:
一是赝品圈子:
这个圈子的人较多, 大都是看了媒体鉴宝以后,买了本拍卖公司的拍卖图录,就开始比对着到古玩市场做起了发财的“中国梦”, 梦中的百万亿万富翁们在圈子内自娱自乐互相捧场,也互相叫好! 要是有人提醒,不管好意还是恶意的,都会遭来一顿大骂!
二是普品圈子:
玩普品的人不少,手里一大把一大把的“老普残烂旧脏”的傻开门的东西,一看就是真家伙,
论研究价值不错,要是论收藏价值,还真不够! 练练眼力还是可以的,真要收藏,还是玩些精的,玩些别人没有的。 大家都有的藏品,你玩起来还有什么劲? 玩普品的大骂玩赝品的,也骂玩精品的。 赝品个大,好看,就是不真,摆在家里也是件艺术品!精品难求,一件精品要让多少件普品黯然失色!
三是精品圈子:
这个圈子里的人少之又少,就是很大的城市也难得有几个!而且还是“高处不胜寒”! 玩到精品境界的藏家,已经不再论别人的长短了,更不会拉帮结伙的忽悠了。
真正的收藏家要想拓宽知识面,提高鉴识眼力,就不能局限于小圈子,而瞧不起另外的圈圈!
十二忌 没有临床经验
收藏就像看病,就是医学博士要是没有多年的临床实践,真要给人看病,医术不如赤脚医生!
只有经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博士,才是真正的博士。
当然了,在医院工作不等于都能给人看病;在博物馆工作,并不是就能给人家鉴宝,
鉴宝需要的并不仅仅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实战经验!
前几天碰到一位老乡,和我说他同学现在是央视和省视的鉴宝专家了,问我愿不愿意见见他?
我问他同学是干什么的?玩不玩收藏?
老乡说他同学是明主党派的,不收藏!
我告诉他说,要是这样,给人鉴宝就会像医学博士一毕业就给人看病一样危险了。
媒体鉴宝都是事先在幕后准备好一切的,那些坐在台前的鉴宝专家们,就像模特一样走走过场。背背台词而已。
鉴宝的人不仅仅见多识广,更要有实战经验,不仅要有眼力-----能识宝!还要有人品-----利益面前不动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