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435|回复: 2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决定你寿命长短的不是饮食和运动,竟然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4-29 09:21:1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奖得主伊丽莎白等总结出的长寿之道是:
人要活百岁,合理膳食占25%,其它占25%,
而心理平衡的作用占到了50%!
只有愉悦的心情,才是人生终极的追求。
记得把这篇文章给最爱的人看!     《网摘》

各国长寿地区的人种、气候、食物、习俗各不相同,
有的甚至与健康之道相反,如有的老人嗜烟酒,喜肥肉,
但有一点却是相同的,即长寿者都乐观开朗、心地善良、为人随和。

“压力激素”会损伤身体
现代医学发现:癌症、动脉硬化、高血压、消化性溃疡、月经不调等,
人类65%-90%的疾病与心理的压抑感有关,因此,这类病,被称为心身性疾病。

人的心与身,何以有如此紧密联系?

因为,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这三点一线形成了人体的应激反应中心。
碰到危机时,它们分泌“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等压力激素,
在激素的作用下,身体中的各种“资源”被重新调配,减少消化、免疫方面的供给,
将重心放到心脏的供血和肌肉的运动中去,以让我们迅速应对危机。

如果人整天焦躁不安、发怒、紧张、贪婪、做坏事等,
令压力激素水平长时间居高不下,人体的免疫系统将受到抑制和摧毁,
心血管系统也会由于长期过劳而变得格外脆弱。

心理学发现:一个人在大发雷霆时,身体产生的压力激素,足以让小鼠致死。
因此“压力激素”,又称“毒性激素”。

如果人是快乐的,大脑就会分泌多巴胺等“益性激素”。

益性激素让人心绪放松,产生快感,
这种身心都很舒服的良好状态,可使人体各机能互相协调、平衡,促进健康。

“目标”能激发生命活力
个案:今年1月6日,上海交大原校长范绪箕教授度过了他的百岁生日,
他至今仍每天做实验、写论文、指导博士研究生。

新的研究表明,“目标感很强”,对健康有益,
因为生活中是否有追求,这决定了一个人的心态,进而决定其生理状况。

英国科学家在40~90岁的人群里做了一个7年的追踪调查:
结果发现,没有明确生活目标的,比有明确生活目标的,
病死或自杀的人数,足足高了1倍;患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也多了一倍。

再则,医学早就发现,人退休后,因人生目标突然消失,身体健康和精神健康状况均会急剧下降。

为何会如此?

原因是,如果你没有目标,死亡便成了唯一的“目标”,
那么隐藏在你潜意识里的自毁机制就会悄然启动,让你的身体每况愈下。

如果有目标呢?

就会有积极的心态,努力去寻找实现目标的途径,就会勤于用脑。

科学家发现,勤于思考的人的脑血管经常处于舒展状态,从而保养了脑细胞,使大脑不过早衰老。

科学家还发现,脑子活动时总是把较多的葡萄糖送到脑中最需要的地方。
在安静时,老年人和青年人相比,脑内葡萄糖利用率较低,
但用起脑来,脑最活跃的地方所得到的葡萄糖并不低于青年人。
所以,用脑可促进脑的新陈代谢,延缓衰老。

再则,“目标”可以激发生命活力,战胜疾病。

墨西哥一位老人患了癌症,来日无多。但当他的儿子儿媳出车祸去世之后,
他的病突然好了,因为老人有了新的生活动机、新的目标,即,他得抚养无依无靠的孙子。

还有,目标实现了,会让人非常快乐。

诺贝尔奖得主们之所以长寿,有个原因就是,功成名就、获得社会认可,带来了身心的巨大愉悦。

要注意的是:“目标”一定要切实可行,否则会起副作用。
再则,目标不一定要大,学习唱歌、组织旅游等都可以是目标。


助人为乐”有治疗作用
个案:石油大王洛克菲在短暂的享受财富积累带来的快乐后,身体每况愈下,
深刻反省后,他决定把财富和精力投入到慈善事业中,
并想方设法救助生活中遭遇困难的人,这让他心情格外轻松,
同时,他不佳的健康状况也日渐好转了。

个案:107岁离世的邵逸夫,乐于助人是他高寿的一个原因。
多年来,他一共向内地捐助了34亿港元,他创立的“邵逸夫奖”,基金高达50亿港元。

研究人员发现,
给予别人“物质上”的帮助,能使致死率降低42%;
给予他人精神上的支持,能使致死率降低30%。

为何会如此?

美国有位医学研究员想了解此问题,他做了个研究:
将106名未满20岁的学生分为两组:一组为义工组;另一组为义工后备组。

10个星期后,
义工组的学生相比后备组,他们的炎症症状、胆固醇水平和体重指数都显著地降低了。

助人,为何会产生医疗作用?

因为,与人为善,常做好事,心中常产生一种难以言喻的愉快感和自豪感,
进而降低了压力激素水平,促进了“有益激素”的分泌。

精神病流行病学专家甚至说:养成助人为乐的习惯,是预防和治疗忧郁症的良方。

“付出友善”会“收获友善”
个案:美国一位心理学家介绍了一个女病人的故事:
艾丽斯几年前因失恋得了抑郁症,离开东部老家,移居到中西部去生活。
中西部生活节奏慢,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很温情。
好几次,艾丽斯从停车场出来上车道,尽管车道上排着长长的车队,但总是有人给她让道。
这种彬彬有礼、先人后己的行为,让艾丽斯深受感动。
时间一久,艾丽斯也养成了给停车场出来的车让道的习惯,
她喜欢这种友善的行为,每一次小小的“付出”,都会给她带来一种无可名状的快乐。
一年以后,艾丽斯的抑郁症不治而愈了。

为何个案的抑郁症会好了?

因为,“付出友善”,
哪怕是对别人付出一个微笑,传递一个幽默的表情,
唾液中的免疫球蛋白浓度就会增加,这种抗体能增强人的免疫系统。

美国有位生命伦理学教授通过研究,发现了“回声”的本质:
付出与回报之间存在着神奇的能量转换的秘密,
即一个人在付出的同时,回报的能量正通过各种形式向此人返还,
只不过在大多数情况下,自己浑然不知……”


2#
发表于 2015-4-29 09:23:58 | 只看该作者
无欲无求,足矣!谢谢凤凰兄分享{:soso_e160:}{:soso_e16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5-4-29 09:34:06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60:}{:soso_e17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5-4-29 09:41:44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79:}{:soso_e179:}{:soso_e16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5-4-29 10:38:40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79:}{:soso_e16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5-4-29 11:18:05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60:}{:soso_e160:}{:soso_e160:}{:soso_e16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5-4-29 15:20:18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凤凰兄分享,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5-4-29 15:25:07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分享{:soso_e160:}{:soso_e16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5-4-29 16:16:38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60:}{:soso_e163:}{:soso_e18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5-4-29 18:30:21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13:}{:soso_e1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10-8 02:10 , Processed in 0.058943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