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259|回复: 2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考古] 蒙冤的良渚玉琮:不是巫师“跳大神”的用具(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4-9 21:53:2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马纪宁 于 2015-4-9 21:55 编辑

蒙冤的良渚玉琮:不是巫师“跳大神”的用具(图)
  稿源: 凤凰网  2010-09-10 15:08  







  从上个世纪直到今天,玉琮一直“蒙冤”。以前,大家认为它是祭祀用具,实际上,琮全部是从古墓中出土的,而不是祭祀坑或祭台上,它与祭祀无关,却与墓主的身份等级息息相关,与宗族制度紧密相连。玉琮是长江下游良渚文化宗族制度的标志物。
  刚出土,玉琮就被权威误读了
  玉琮初受世人关注,就开始蒙冤。吴大徵在《古玉图考》中,把它的年代搞错了一千年都不止。吴大徵在古董研究上是相当一段时间的权威,他的结论曾如金科玉律。1963年浙江省文物部门发掘余杭安溪苏家村良渚文化地层时,面对地层里的半节玉琮,牟永抗先生硬是不敢相信它属于良渚文化,最后以混入良渚层之嫌被弃,多年后誉满天下的牟先生还为当初的误断而懊恼不已。
  玉琮是良渚人复杂思维和高等级精神生活的产物,它的形状和图案纹饰极为复杂。习惯以陶器来研究古代人生活的考古学家,面对玉琮这样的新出土物自然感到无从下手,这时,《周礼》上的一句话和大洋彼岸的一个权威开始起作用了。《周礼》曰:“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于是,研究的人首先就向祭祀物品的方向去了。而已故美国哈佛大学东方艺术中心主任张光直先生也认为玉琮通天地的象征,是巫觋祭祀时的用具。张先生的知名度和权威性毋庸置疑,此说一起,几成定论。
  十年求证,琮诞生于宗族之需
  我也曾经是此说的信奉者,但后来却越来越怀疑它的正确性。这个过程,屈指算来已有十年之久。而受张说的影响,良渚的研究曾进入不止一条歧途。比如:既然玉琮是祭祀物品,那么巫觋自然占主导地位,那良渚文化也就成了“巫鬼文化”。
  然而,事实总是要说话的。随着玉琮数量及与玉琮相关的资料的增加,一些问题必然要摆到桌面上来:为什么玉琮外在形态是外方内圆中空?而且从良渚文化早期到晚期由矮琮向高琮发展,由单节到多节?为什么玉琮四角或四面装饰的图案由单面兽到双面神兽,再到单面神,它们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琮在出土时部位不同?为什么各墓的数量相差那么大?
  经过不断的考察,我发现玉琮的产生,是宗族之需。比如说,在整个良渚文化区,形成了部族族长(宗主)、宗族族长、家族族长、家长,嫡系家庭和非嫡系家庭组成的,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宗法制度为准则的金字塔式关系。
  玉琮不是巫师“跳大神”的用具
  任何一种对玉琮的解释除了解释玉琮本身,还能同时解释其相关现象。例如为何寺墩3号墓墓主年仅二十,就能拥有33件玉琮?
  这个年轻的墓主在宗族中可能是嫡系长子,故而继承了宗族族长之位。在他去世后,从属于这个宗族的32个家族按照礼制必须给族长“送琮”(送终)。但是每个家族送葬的琮并不一样,延续了五代的可以送五节琮,而繁衍了七代的必须送七节琮,因此这位墓主的身边摆满了各个家族礼送的高低不一、节数有异的玉琮。凡一墓出数琮者,常有精美的矮琮置于墓主头部附近,我推测这是墓主所在家族专为墓主制作的琮。如果墓主尚无子嗣,则送一节琮;如有,则送二节。
  寺墩三号墓属于良渚晚期,这种礼仪观念已十分成熟;而在早期,宗族中“辈”的观念似乎还在雏形中。琮除了反映天圆地方,反映死神“食人未尽”外,其他观念要到良渚文化中期才日臻成熟。
  琮既然不是巫师“跳大神”的用具,那么产生琮的良渚文化也就不是“巫鬼文化”。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标志  
2#
发表于 2015-4-9 21:57:54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soso_e16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5-4-9 22:04:24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分享 涨知识了{:soso_e18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5-4-10 06:32:32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60:}{:soso_e17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5-4-10 07:40:53 | 只看该作者
学习{:soso_e160:}{:soso_e16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5-4-10 08:04:44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60:}{:soso_e16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5-4-10 08:19:39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谢谢马版{:soso_e160:}{:soso_e17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5-4-10 08:53:09 | 只看该作者
学习关注。谢谢马版分享...{:soso_e160:}{:soso_e16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5-4-10 09:04:1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萧江 于 2015-4-10 09:07 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2-12 22:09 , Processed in 0.06002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