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贴旨在为广大古玉爱好者鉴别古玉真伪时提供参考。因本人所学有限,不妥之处还望大家批评指正。 一、三分(材质、工痕、变化) 1、材质。古玉的材质有很多,凡是古代利用天然美玉或者彩石雕琢的物件,我们都可以称作古玉(不包括石器)。当今仿古玉有采用天然玉石雕琢的,也有利用合成物质雕琢的,简单的区分方法大致有以下三种:一是观察材质的纤维结构。天然的玉石通常能看到石纹、水线、裂痕等特征;合成的物质大多色素单一,形态有塑胶感,并且不具备天然玉石的冷热性质。二是检测材质的硬度。如果在普通玻璃上能轻轻刻划出痕迹的,多为天然玉石。三是检验材质的比重,和田玉的比重为2.96~3.17,常用的测量玉器比重方法网上能够搜到,在此不表。在不能明确材质时,建议送到材质检测部门用仪器进行检测。准确地区分玉器的材质有利于鉴定工作的开展,熟知各类玉材的特征是搞好鉴定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古有千种玛瑙万种玉之说,一本书不可能把所有的玉石说的面面俱到。玉的种类根据硬度大致分三类:硬玉、软玉、彩石。硬玉和软玉之分由法国矿物学家德穆尔提出,硬玉指翡翠;软玉指透闪石类的玉石,通常用“和田玉”这个名字来称呼所有的软玉,包括蓝田玉、南阳玉、岫岩玉、宽甸玉、青海玉、等等;彩石类指的是硬度低于软玉的石种,比如青金石、绿松石、岫岩玉、梅岭玉、东陵石、天河石、玛瑙、巴林石等等。 2、工痕。古玉的工痕,指利用古代工具在玉石上琢磨出来的痕迹。古玉的工痕通常从阴刻线和钻孔痕迹上来观察,古玉的阴刻线大多是用砂轮(古代称砣具)打制,所以阴刻线两端大多呈针尖状,中段则是等距或者抛物线状态。现代钻具刻出的阴刻线,往往线条质量不高,没有古玉阴刻线直挺的视觉效果;如果运用现代机床来完成玉雕工作,形状、纹饰必定是非常规整,转角、衔接部位处理简单,没有手工打磨的精细。钻孔痕迹的鉴别,可以通过孔内的台痕和孔内的坡度来分析,现代工具比较锋利,衔接和过渡的部位比较生硬,没有古代工痕婉转并且流畅的视觉效果。古玉的钻孔内通常会有台痕,台痕与台痕之间过渡很自然。此外,古玉的工痕还包括刻画、打制、硬切割、软切割、空心钻、实心钻等工艺痕迹,要区分对待。只有经常研究古玉工痕的行家才可能准确地判断工痕的新旧。 现今有很多利用古代工具制作的仿古玉,增添了鉴别古玉工痕的难度。仅凭观察工痕不可能准确地分析出工具的性能,加上古代琢玉工具的不可预测性,所以很多工痕我们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是以,工痕不作为鉴别玉器年代的直接证据,仅作断代参考。 3、变化。玉器上面的变化是鉴别玉器制作年代的最主要证据。经过千年以上的埋藏,古玉会发生很多变化,通常包括质变、形变、色变、味变四种。质变是指质地发生变化,有石化、白化、糯化、瓷化、净化、膨化等多种现象。形变是指古玉的形状发生变化,有熔变、开裂、脱落、膨胀、减缩、蛀孔、蚀孔、蚀斑、毛孔、次生、衍生、分泌物、凝结物等现象。色变主要指古玉的颜色发生变化,包括沁色、褪色等现象。味变指古玉的气味产生变化,主要指古玉应该具备特有的葬香味;藏香味仅仅针对材质而言,因为老玉新工的仿品也会有藏香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