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是引用忘不了在2006-11-23 0:40:23的发言: 今天上午到北京请两位曾经出书的专家(在这里就不提及地址和名字了)拿藏品进行签定,(上午刚到北京没能和任老师联系上) 咱先说第一位专家,藏品刚从包里拿出来,还没送到他手里,专家一句话令我吃惊不已,”仿红山“大家知道我当时的感受吗?我还以为他的眼睛是“哈勃”太空望远镜,我问他“从哪儿能看出是仿的,怎么仿的?”专家说“怎么仿的,那得问仿的人去”,北京今天比较冷,当时我就出汗了,随后拿出一个直径大约两厘米放大镜,这瞧瞧那看看,说道“这东西在锦州 赤峰很多 ”当时我怀疑他用的放大镜,里面有没有放大镜片??后面那位专家说的我在这里不一一赘述,我想做为一名专家 ,藏友交了鉴定费用,起码说出怎么看是仿 仿的手法 手段 真品的特征,不懂才找你鉴定嘛。希望不要像其他所谓的专家,成为接客的工具,草草了事。眼里只有那几百元的鉴定费用。在这里只是希望做为专家或者是学者 严谨务实的态度,不要成为所谓的‘砖夹‘(砖夹 农村小型建筑工地上,一种同时夹起四块砖铁制的简易工具) 玉德学说与中国玉文化——儒家学派继承并发扬了古人爱玉、崇玉的传统,选择玉作为其道德观念和政治思想的载体,赋予玉许多美德,将玉道德化、人格化,提倡“君子比德于玉”,创立了玉德学说。这就大加强了玉的文化含量,从而使玉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中国玉文化发展过程中,由于“比德于玉”思想的萌芽和发展,使玉器从主要为原始宗教活动的“法器”、祭祀神灵祖先的原始礼器,发展为贵族阶层用于表示身份、地位的佩饰,这在玉器发展史中是很大的进步。儒家学派将西周以来的佩玉习俗给予理论上的肯定,使佩玉进一步制度化,因而使玉器从主要为“神”服务转变为主要为“人”服务。这个转变过程,与孔子“敬鬼神而远之”和“未能事人,焉能事鬼”等含有唯物论因素的中庸思想有一定的因果关系。 玉德观念萌芽于西周时期。玉德学说形成于东周,而成熟于汉代。东汉以后玉德观念似乎趋于淡化,但是与“玉德”有直接关系的佩玉制度在中国封建社会中一直保留下来,“君子必佩玉”的思想影响长期存在。 东汉末年因长年战乱,佩玉形制一度失传,曹魏侍中王粲重新设置佩玉,因而魏晋以后的玉佩,出现了新的形制。这在考古发掘出土的资料中也得到证实。隋唐以后,中国玉器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但佩玉制度在封建贵族阶层仍然存在。《隋书?礼仪志》记载:“佩,案《礼》,天子佩白玉。董巴、司马彪云:‘君臣佩玉,尊卑有序,所以章德也。'”隋代沿袭魏晋制度,贵族阶层佩玉是为了表彰德行,也就是“比德于玉”的意思。考古发掘出土的唐代佩玉,基本上也是继承魏晋佩玉的形制。直至明代,在帝王陵墓中仍然随葬成组的玉佩,虽然玉佩的形制有了新的发展,但在“比德于玉”的思想观念上和以往是一致的。由于儒家学派创立了玉德学说,从而玉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在一起,两千多年来历久而不衰,这在世界其他古代文明中是绝无仅有。 但 我不会说你缺德。 接下来说说第二位,见面后很客气,“后仿的 没有光泽 显的干涩 没有包浆 没有玉的温润”“多看看我的文章”......“刚步入红山文化收藏多看看 多学习 不要急于买”最后这句话,我爱听。 下午终于联系到任老师,还见到吴建军(泰润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我和任老师说 那件藏品我有点没底(都是上午那俩砖夹把我忽悠的,心里也确实想拜会任老师),任老师二话没说,放下手头的工作,打开电镜(电子显微镜是一种精密分析仪器,在现代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已经日益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重要仪器。我国在1965年试制成功20万倍电子显微镜,后来又研制成80万倍电子显微镜,它具有分辨率高(可以看清两个小点间的最小距离为0.144 nm,相当于人的头发丝的500万分之一,已经达到可以分辨单个分子和原子的程度)、放大倍率范围宽、操作方便、使用范围广的特点,并配有自动照相装置。电子显微镜是根据电子光学原理,用电子束和电子透镜代替光束和光学透镜,使物质的细微结构在非常高的放大倍数下成像的仪器。 电子显微镜的分辨能力以它所能分辨的相邻两点的最小间距来表示。现在的电子显微镜最大放大倍率超过三百万倍,因此通过电子显微镜就能直接观察到某些重金属的原子和晶体中排列整齐的原子点阵。 电子显微镜由镜筒、真空系统和电源柜三部分组成,它的分辨能力虽然远胜于光学显微镜。 电子显微镜是利用高速运动的电子来代替光波的一种显微镜。目前最常用的是通用式电子显微镜和扫描式电子显微镜。现在通用式电子显微镜直接放大倍数可达80万倍左右,分辨本领是0.2 nm,用它可以看到病毒、单个分子以及金属材料的晶格结构等。除上述两种电镜外,根据不同的成像原理,还有发射式电子显微镜、反射式电子显微镜、镜式电子显微镜等各种类型。各式电子显微镜广泛地应用于金属物理学、高分子化学、微电子学、生物学、医学以及工农业生产等各个领域。) 看着任老师调整物品的角度 电镜的焦距 液晶显示屏的图像清晰度, 我心里想(那些拿着放大镜混日子的砖夹们,不知道有没有看见过这高科技设备)通过仔细观察后 任南老师肯定地说”东西对的!但是人为动过。说心里话 真是服了!(这个物件原来是在清洗的过程中,局部用 钢丝球 刷过,那时候不懂呀) 随后任南老师帮我拍摄的局部放大照片,结合这件藏品耐心细致地向我传授什么是三氧化二铁,什么是三色 有什么特征 如何盘玉 什么是次生物 人为无法仿制的现象 红山玉的出浆 等等 又带我参观真品和仿品,区别两者之间的不同之处, 同时联想到任老师在论坛上图文并貌的详细描述,故宫知名专家在一起交流沟通的情景...... 通过两个小时的交流,感觉任老师不仅平易近人,而且书看的多,知识渊博,真是受益非浅!做为晚生(本人接触红山文化才1个多月) 任老师值得学习的东西太多太多......临别之时任老师特意再次嘱咐我“以后千万不要再用钢丝球刷啦”!这就是爱玉人肺腑之言!!! 今天把我的经历大家分享没有任何用意 1.告诫那些砖夹,多学红山文化知识,对你自身的修养有帮助的,任老师8岁就识玉,砖夹8岁你还在拾煤核回家烧炕呢吧,假如任老师举办个专题讲座,砖夹你也别带墨镜去听课,别人认出你,你不丢人! 2. 对于像我一样刚刚步入学习收藏红山文化,我的经历希望给您个提醒(个人意见) 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希望诸位藏友网友多多交流,共同努力让红山文化的光彩更加绚丽!愿任南红山文化网越办越好!! 再次感谢任老师在百忙之中接待我们,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