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464|回复: 3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爆料] 张大千佩服齐白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6-23 05:53:4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phoenix 于 2014-6-23 05:55 编辑

张大千佩服齐白石          《晋振威》



蝉儿不会大头朝下

1934年,张大千在北平时曾画了一幅《绿柳鸣蝉图》赠给了十二人转转会的成员之一,号称 杏林三杰之一 的名收藏家徐鼎霖。
该画系工笔,设色,画了一只大蝉,俯趴在柳枝上,蝉头朝下,作欲飞状。且突出了蝉的神气与柳枝的飘摇,蝉翼薄如透明,十分生动可爱。
徐先生得此画后,非常喜爱珍惜,并特意去请齐白石题诗,成一幅齐诗张画合璧扇面,以作为徐家传世之宝。
谁知当齐白石瞧了此画后却说︰ 大千的此画谬矣﹗蝉趴在柳枝上,其头当永远朝上的,绝对不能朝下。
这画上,蝉头怎能朝下呢?唉,可惜,可惜,这本来是张好画,可惜方向给画反了﹗ 于是齐诗就题不成了。
徐鼎霖就把经过情形转告了张大千。
36岁的张大千听后,没说啥,但心中却不服气,而把此事一直念在心中,
直到后来1939年,抗战爆发后他回到四川,住在青城山上时。
某夏日中午,上清官附近的蝉声聒噪得甚是厉害,吵得张大千及弟子们睡不成午觉,
张大千﹑次子心智与画友黄君壁,一块儿跑出去察看,只见在几棵大树上,密密麻麻趴满了蝉,绝大多数都是蝉头在上,
只有极少数的蝉,是头朝下的,
而附近几棵株柳枝上的蝉,则皆是千篇一律的蝉头朝上,没有一只是蝉头向下,
见了这个场面,张大千这时想到齐白石的话,不禁大为感佩,但是尚未完全明白这其中的道理。

此图摘自——刘大版主的原创(蝉)
1945年抗战胜利后,张大千回到北平,特地拜访探望了齐白石,并专门请教齐白石这个问题。
齐老笑望着着比他小三十六岁的大千说︰ 大千先生,你问得好﹗
画鸟虫么,看起来貌不起眼,但更必须要有依据,观察确实,方不至于闹出笑话,
就拿蝉来说吧,因其头大身小,趴在树上,绝大多数是头在上,身在下,这样子重心稳固,方才可以站的牢。
如果是在树干上,或者是在粗的树枝上,例如槐树枝﹑梨树枝,枣树枝之类,蝉头偶尔是头朝下,也不足奇。
因为这些树枝较粗,较硬,蝉即使头向下,也还可以抓得牢。
但是,柳树就不同了,因其又细又飘柔。蝉攀附在上面,如果头在下身在上,那它就会呆不稳了,准得要掉下来。
所以,我们画一张画,无论是山水人物花鸟,还是走兽虫鱼,都必须要有深刻的观察体会,并牢记在心,然后才能够动笔作画。
这样,才能够充分表现出所画对象的真实姿态,和它们的栩栩如生的气韵风格。
否则,画出来的画,就必然不像,与现实的不合,这就叫欺世不负责。
大千先生,你说是不是这样呢﹖
大千听了齐白石的这番话,恍然大悟,真有 闻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之感,对齐佩服得五体投地。
还有一次,1945年抗战胜利后,老友徐悲鸿与廖静文夫人在家中设宴,专门招待北平艺专的两位名誉教授——齐白石与张大千二人。
席间,徐﹑齐﹑张三位大师谈得非常投机。
于是在饭后,徐悲鸿提议请齐﹑张二人合作一幅绘画作品,但要 反串
即请齐白石画张大千擅画的荷花,而张大千则画齐白石拿手的虾子,共同组成一张画。
张请年长之齐先画,齐白石乘兴挥毫,用黑墨画了三片荷叶,另又着色用赭红画了两朵荷花,
接着,张大千在齐白石的图上补绘上几只小虾,在荷花及荷叶下的水中嬉戏,以动静配合,组成一幅完整的作品。
正当张大千聚集精神绘画之际,忽觉得有人在暗暗拉他的衣袖,回头一看,正是齐白石。
齐白石向张大千使了个眼色,把张拉到了一边,红着脸悄悄说道︰
大千先生,虾,虾子只有六节哟﹗不论大小,其身子都只有六节,不能多画,但也不能少画的﹗
张大千一听,急中生智,在画面上又添了些水草与水纹,把节数不准确的虾身给盖了起来。

张大千于宴席散后,回到旅舍马上就派人出去买回来了一大篓河虾,
统统倒在了大盒中,仔细观察,并亲手将虾子一个个抓起来仔细数节,张大千这时才发现,
虾子不论大小,其身子通通都只有六节。
使张大千更佩服齐白石大师的绘画艺术境界。
白石老人先画虾的头部︰
用粗头有尖的提笔,一笔顿成上尖而灰,下粗而淡的尖圆柱,在画柱外侧再加中锋一笔构成胸部,
然后用偏锋在圆柱的尖端两旁各半笔,显出头胸的薄硬壳。
再用原笔画腹部,以中锋笔画出相连的五节,第三节拱起有弹动态。
最后用偏锋画出两片尾壳。
躯干即成,再先后加上腿﹑钳﹑须。巧妙地用粗细,浓淡,软硬不同的墨笔线条,画成为透明的,游动的活虾,更衬托出满纸如水。

张大千画荷花,体貌众多,并不专归一路,
有工笔重彩的,有花朵勾勒填彩,带色扫成业叶片的,有白描勾花而叶片写意的,有勾花而朦胧渲染荷叶的,
有近似八大山人基调水墨大写意的,有淡彩没骨迹如恽寿平的,有荷叶浓墨绘成加以泼彩的,
但最能体现张大千荷花的,还是兼工代写,水墨重彩的那一路,戌子秋(1948)作之《红荷小鸟图》,即属此路。

2#
发表于 2014-6-23 08:21:0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彩墨铸山 于 2014-6-23 13:03 编辑


尊重事实;体现人文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4-6-23 08:29:21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凤凰兄分享,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4-6-23 09:03:53 | 只看该作者
感谢鳯凰兄上傳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4-6-23 11:14:2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4-6-23 13:42:35 | 只看该作者
艺术源于生活;
艺术真实是为生活真实的综合、提炼与升华。
白石老人学艺虽晚然悟性极好,
特别是做足了社会生活的铺垫,
最终大器晚成,着实令人敬佩。

感谢凤凰版主美文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4-6-23 16:07:18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分享知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4-6-23 18:14:17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凤凰版主分享美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7-16 04:40 , Processed in 0.05621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