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一般在文化期的先民,在制作此类造型的眼部工艺,是使用“压地隐起”工艺。
观此图片,眼部工艺使用了多种工艺处理,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在任何一件真品上见过。
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K兄已是此网的一流高手!
使用道具 举报
请对照 http://www.rn-hswh.com/bbs/dispbbs.asp?boardID=1&ID=887&page=1 中的器物眼部工艺。多看、多琢磨,就会明白了。
"多看、多琢磨,就会明白了。" [em17]
谢谢K先生的教诲,我反复研究还是有疑问如下:
1.所谓"压地隐起",北宋李诫《营造法式》有此语。类今之浅浮雕,浮雕主体突起甚少,各部位的高点不超出石面以上。有边框的雕饰面高点不超过边框的高度, 饰面可以是平面,亦可是多种形状.我又上传一张眼部细图,可以不只用意会吗?
2.这块玉很多年没人动,我只玩了半个月就放在一边.可是它依旧温软滑润\沁色美丽,和很多被人终日盘在手中的河膜手感区别很大,这是我相信它是古玉的原因.
3."世外人"先生看人咋就这么准呢,我就是这种态度做人\工作的啊,借您吉言,我再向收藏方向发展发展啦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8-28 04:25 , Processed in 0.05015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