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紫玉宝祥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古玉] 黑皮孕妇

  [复制链接]
21#
 楼主| 发表于 2014-2-13 22:23:11 | 只看该作者

多谢兄关注,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14-2-13 22:31:2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2014-2-14 07:12:25 | 只看该作者
公务员老王 发表于 2014-2-13 12:24
是辽宁特有的黑细石,古朴大方欣赏。

多谢老王兄关注,鉴赏,点评,从裂开地方看,里面应是碧玉质地,外面为黑皮包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2014-2-14 08:49:50 | 只看该作者
祝老师,版主,师友们元宵节,情人节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14-2-14 11:25:37 | 只看该作者

学习黑皮玉器,元宵节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楼主| 发表于 2014-2-14 11:35:25 | 只看该作者
转载
红山文化玉人的社会学透视
李欧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吉林 长春 130022)
摘要:最新科学发掘的红山文化玉人出土,为全面认识红山文化玉器历史作用增添了又一 重要根据。本文通过对红山文化玉人的信息资源进行社会学视域的综合整理研究,率先探讨 了红山文化玉人出土的社会意义和文化渊源,并解析了红山文化玉人对中国古代玉人文化发 展历史的影响。
关键词:红山文化;玉人;社会学;透视;社会意义;文化渊源
中图分类号:K8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8-7508(2004)01-0034-10
红山文化玉人研究是一个被学术界关注多时的敏感问题。多年以来,人们期盼科学发掘的红 山文化玉人出土,以便为早期出土的和已经传世多年的红山玉人找到归属和历史文化渊源, 更好地全面地认识红山文化玉人,读解红山文化文明;并通过她更真实地反映出红山文化社 会各方面文明状况以及人文精神,更准确地破译红山先民的思想、行为和生活方式。
红山文化玉人(见封二彩图1)出土的有关情况,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2003年9月2日在 牛河梁考古工作站首次通过媒体向外界披露②。玉人出土的牛河梁遗址第十六地点,位于 牛 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群的西南部,东北距牛河梁第一地点女神庙直线距离4000米左右。墓穴开 凿于山体最坚硬的变质花岗岩的岩脉上,南北长390厘米、东西宽310厘米、深468 厘米,墓底距地表深522厘米。虽然墓的北部一侧呈斜坡状并起台阶,但整座墓圹的岩石 开凿量仍然达到30多立方米,开凿下来的岩石块大小比较均匀,一般为长约15厘米左右 的方块状,散布在墓口四周约90平方米的范围,部分凿下来的岩石块又回填到墓圹中去, 致使该墓的填“土"全部为基岩石块。这座墓的独特之处在于,在墓圹中央的上部填土内, 用 石板砌出一多角形石“井",石“井"长135厘米、宽116厘米、高50厘米。此墓的石 棺 砌筑也比较讲究,共用17层石板,棺内壁却非常整齐。石棺内壁长190厘米、宽50~ 55厘米、高约65厘米。有石铺底板和石盖顶板,是红山文化遗址已发现的墓葬规模最大 、用工最多的墓葬。墓主人为一成年男性,年龄45~50岁,仰身直肢葬。头东脚西,方 位角80度。墓中人骨保存较完整,右侧股骨扰动移位。出土的随葬品只有玉器,共8件。计玉人1件、玉凤1件、斜口箍形器1件、玉镯1件、玉环2件、绿松石坠饰2件。 其中以玉人、玉凤(见封二彩图2)为红山文化玉器中新发现的器类。玉人出土在左侧盆骨外 侧,面孔朝 下,是一个刻画得很精细的站姿的裸体女性。玉人是淡青色软玉质地,体形圆厚,五官清晰 ,做工精美,高度写实。她的头很大,圆圆的脸,大耳朵,几乎要垂到了肩膀上。通高18.5
厘米,瘦身,双臂曲肘,五指张开扶于胸前,双腿并立。额间凹陷,在眉心有一洞。肚脐凸 鼓,雕刻线条宽短而概略。背面在颈的两侧及颈的后部对钻三孔呈三通状。以社会学的视角 来看,这件玉人作为当时源于及高于社会现实生活的典型玉器,具有非常重大的社会意义。 她不仅能够见证红山文化社会文明诸多急待解析的重要问题,还为先前出土及传世的红山文 化同类器物的归属和中国各类文化古代玉人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十分珍贵的实物证据。

一、从社会学角度透视红山文化玉人出土的社会意义

在社会学视域中,当代人对红山文化遗址、遗迹和文物的互动的、平行的和复杂的解释,标 志着考古研究开始步入了多元时代,这种多重视角、多种声音和各种解释远古文明的大好局 面的出现,标志着社会的开放性和透明度空前加大了,是社会更加文明的具体展现。令人称 奇的是,原来红山文化的玉器中还多有玉人的发现。先前,北京故宫博物院、天津市文化局 、台湾的日月坊,以及英国的费兹威廉博物馆等单位和个人都说有红山文化玉人的收藏,但 由于缺乏地层根据,大家在引用这些收藏品时一直比较谨慎。③2002年9月,红山文化玉 人在 牛河梁第16地点4号墓中的出土使大家的认识得到了确认,玉人在红山文化中的存在已经毫 无疑问了。这一年多来,人们对她的出土予以了空前的关注,终于见到了她的芳容。从文物 学的角度认识红山文化玉人出土的考古研究价值,考古专家郭大顺说,红山文化玉雕艺术是 高度写实的,所以玉人的出土对研究红山人体态、形体特征有着相当重大的意义。国外的一 些博物馆里收藏着一些玉雕人物,都说是红山文化的玉人。这次考古发掘出土的玉人,为红 山文化玉雕人物的鉴定提供了实物,使一些赝品无处藏身。从工艺的角度认识红山文化玉人 出土的艺术价值,考古专家辛占山讲,玉人这一玉雕新类型的发现,显示人物成为了玉雕艺 术的主题的阶段,说明红山文化玉雕艺术已经日趋成熟,达到了一个新的艺术高度④。同 时,红山文化玉人出土为研究红山文化葬俗、红山文化玉器及与周边文化的关系,以及北方 地区文明起源的道路和特点,也提供了十分珍贵的新资料。因而,对红山文化玉人的信息资 源进行社会学视域的综合整理研究,探讨红山文化玉人出土的社会意义和对中国古代玉文化 发展的影响也顺理成章了。
如果我们在对红山文化玉人信息资源综合整理研究的基础上,从社会学角度探索人类文明发 展的源头,透视红山文化与文明史的衔接,理所应当寻求及解析当时红山人及社会的本质, 红山文化玉人就是见证这一时期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器物。过去,牛河梁第一地点红山文化 女神庙遗址的发现造成了人们的一个错觉,似乎红山文化女神庙的存在就能够证明当时是处 在母系氏族公社阶段(见封二彩图3)。此前,红山文化遗址已经出土了一些石雕人像和许 多被人们称作人 傩的,玉质、陶质、骨质和蚌壳等材质的类似人面象的器物(见封二彩图4-8)。但最引人 注目的,当是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的红山文化玉祖神⑤(见封二彩图9)和东山嘴红山文 化 祭祀遗址出土的两尊小型女人裸体孕妇塑像和大型孕妇坐像(见封二彩图10-11),有人认 为 这是当时人们崇拜的“生育神",也被称之为“东方维纳斯",为母系氏族社会的直接证据。 ⑥ 东山嘴的人体雕像呈孕妇特征,臀部、阴部等性部位都被着意刻划。它与欧洲旧石器时代的 小型石头女性圆雕,如奥地利“维尔伦夫的维纳斯”,与西亚出土的小型孕妇塑像在表现手 法上都极为相似。因而,有的专家毫不迟疑地称之为“中国的维纳斯”。纵观人类社会发展 的进程,再具体来看红山文化时期这一段历史器物,就会发现被称之为“东方维纳斯" 的裸 体孕妇塑像以及孕妇坐像等,在更早的时期就已经出现了。而此时出现在红山文化遗址 的意义已经发生变化了。红山文化时期不单采集和狩猎,农业、制陶业石器制造业和琢玉业 已经相当发达,由于环形石斧等先进的生产工具的广泛应用,生产力已经得到了空前的解放 ,人们不仅为了获取生活资料而劳动,而且着力追求对万事万物的认识和解释。由于生产方 式的变化和男人在体力上的优势,这时已经成为了社会的主要劳动力;由于生活条件和居住 条件的改善,对偶婚姻已经比较普遍;由于男人社会活动以及生产能力的提高,妇女成为家 庭生儿育女和操持家务的主要角色,退出了社会活动的大舞台。其证明事实的根据就是至今 为止红山文化女神庙遗址周围所有大墓墓主都是男人,特别是出土红山文化玉人的大墓的地 点优越、规模巨大、所用工时空前。2001年,内蒙古敖汉旗四家子镇发现了一座金字塔式建 筑,遗迹位于一山梁之上,为三层,由石块砌成。塔顶有7座墓和一座祭坛。遗址内散落着 许多“米”字形陶片。在一个墓葬里出土了一尊与真人身体大小相等的石雕女神像。更令人 惊奇的是在其中一个墓葬的墓壁上发现了一具石祖(石雕的男性生殖器),大约为成人的一掌 长 ,其下方还有一尊小石雕女神像。从玉人出土的大墓和所摆放的位置以及红山文化裸体女性 玉人作为陪葬品和这具石祖下方小石雕女神像来看,此时原始的母系氏族社会已经解体,人 类社会已经由母系氏族社会进入了阶级社会,男人已经取得了支配女人的社会地位,女人已 经从属于男人处在了被支配的地位,并且有权势的男人已经产生了占有女人的思想。红山文 化玉祖神和东山嘴红山文化祭祀遗址出土的两尊小型裸体孕妇塑像和大型孕妇坐像,作 为当时人们崇拜的“生育神",正好反映出此时女人已经定位于负责生育繁衍后代了。根据 这 次科学发掘出土的红山文化玉人,我们综合整理红山文化玉人的信息资源,用社会学研究方 法分析新石器时期相关的其他文化发现,红山文化裸体女性玉人作为陪葬品,是女性丧失社 会主体性的一个有力证据,是女性为男性殉葬历史渊源的肇始。同时,从红山文化玉人所摆 放的位置,也可以看作是男尊女卑的历史见证物,并可以说明社会统治阶级已经出现,统治 集团已经能够大量地占有被统治阶级的劳动为自己服务。从社会学角度出发,以辩证唯物主 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透过出土玉人的这一现象看当时社会的实质,才能确认红山文化 玉人出土的社会意义。
首先,从社会学角度透视红山文化玉人创作时的家庭结构与社会结构,可以看出此时社会男 尊女卑已经形成。我们所看到的红山文化玉人形象是高度写实的,但是她的脚部却不是写实 ,似乎有意使其狭窄,很显然不是站立摆放的。而她的眉心有一洞,颈后部及两侧对钻了呈 三通状的三个系孔,这很明显的表明她不是墓主人生前佩带或供奉的,而象是专为殉葬特制 的玉器。从玉人安放的位置在男墓主的左侧盆骨外侧和面孔朝下来看,也不是用于祭祀,更 不是对裸体女性玉人及女性尊重和崇拜的做法,而是将裸体女性玉人或者意想的女性置于从 属及低下的位置,其双手扶于胸前倒象是在为墓主人的新生向大地祈祷着什么。她所体现出 的是人类最早的男尊女卑意识。从社会学角度透视红山文化玉人我们可以解读出,此红山文 化裸体女性玉人是作为男墓主的陪葬品,这一殉葬形式为日后妇女为夫殉葬埋下了祸根。
其次,以社会学的眼光来解析人类社会由母系氏族社会转入阶级社会的时间,可以由出土的 红山文化玉人来界定。过去已经发现,所有红山文化大墓的墓主人都是男性,对此人们解释 说,墓主人是巫师,是通天法师或是通神独占的巫者,再不就说墓主人是氏族公社的领袖或 掌管政治和宗教大权者。而这个出土红山文化裸体女性玉人的大墓主人的墓葬,与围绕四周 的其他墓葬对比规模相差得很悬殊,充分表现出墓主人“一人独尊”的地位。从总体上联系 起来看,母系社会不可能总让男人“一人独尊”,也不会让男人垄断玉器占尽“天时地利”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当时男人在经济方面的主导作用标志着此时社会已经进入了父系 社会,男人已经取得了支配女人的家庭及社会地位,有权势的男人不仅控制精神生产活动, 并且已经产生了占有女人的思想意识。社会阶级的分化和阶级差异反映出的是两性地位的不 平等,女性社会地位的缺失。红山文化玉人见证了这一历史上的社会过渡与社会变迁过程。
再有,用社会学的基本理论来分析红山文化玉人创作的时代,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所带来 的物质和文化繁荣说明,此时贫富两极分化的社会已经产生了阶级。统治阶级及其集团 不仅在经济上大量占有剩余产品,并且以宗教为武器,安排生产了大量的玉器,从政治、思 想和精神各方面向民众宣传统治意志和传播宗教迷信,并蛊惑他们尽心尽力地为统治阶级服 务。虽说红山文化出土的玉器中有相当一部分与原始宗教有关,比如我们曾论述过的玉璧, 以及正在研究的玉璜等器物,我们可以确定为具备了礼器的性质,有的可能具有双重意义, 既是人们所佩带的装饰品,同时也是人们从事宗教活动和礼制化的产物。装饰和实用是人们 对玉的第一需要,社会发展到新石器时代时期,玉和巫之间发生了紧密地联系,玉被赋予某 种神秘的力量,是具有神性的法器和礼器,是巫师集团举行宗教活动的工具,在宗教礼仪中 具有重要的用途,常常作为巫师手中的法器或祭祀的礼器,或者作为随葬品埋于墓中。所谓 的“藏礼于玉"、“以玉为葬”,就充分反映了玉的深层次的文化精神内含。将玉器埋葬在 墓 中,既是表明死者生前具有较高的地位和权威,标明身份等级,也是表达了生者的美好愿望 ,让死者能够在冥冥之中,依靠玉礼器或法器的力量与神灵沟通,保佑活着的人和引领自己 新生。摩乐根在《古代社会》一书中谈到古印第安人财产观念的变化时说:“生前认为最珍 贵的物品,都成为已死的所有者的随葬品,以供他们在幽冥之中继续使用。"⑦红山人 以玉 为祭、以玉为葬的习俗,正说明了当时人们对玉的珍视。而用当时人们认为最为珍贵的物品 来随葬,本身就说明了死者地位的重要。氏族社会的解体,私有制的产生以及阶级的分化, 或是将生产资料和社会财富占为己有,或是掌握精神财富的支配权,而这两者先是通过宗教 等形式来形成,后是由统治阶级集团来实现。这明显地表现在他们生前所居住的场所条件相 差悬殊,以及他们身后墓葬规模和陪葬物品相差得更加悬殊,但是,玉器及玉人却琢磨得精 美绝伦。早在兴隆洼文化时期,玉器除装饰功能外就已经具有了标志墓主人等级、地位、 身份的功能⑧。尔后到红山文化玉人所处的社会已经过2000多年的发展和演变,大的统 治阶 级集团已经形成,能够动用大量的劳动力,将墓穴开凿在山体最坚硬的变质花岗岩的岩脉上 ,开凿岩石量达到了30多立方米,随葬8件玉器,其中与众不同的还有玉凤。这足以说明 社会的阶级制度已经建立,制度文明及社会组织比较健全了,社会统治者 利用权利和宗教影响,具有了相当大的社会支配权力。此时,已经建立了阶级社会的城邦制 国家。
超验的精神目标和尊崇的精神力量,导致了红山文化先民的创造活力。高度写实的玉人反映 了红山人的求真;同时出土的玉凤上细致的刻画反映了红山人的审美意识;将大墓构建在山 体最坚硬的变质花岗岩的岩脉上,可谓具有敢为天下先的冒险精神;用原始的工具开凿下大 小比较均匀的岩石块竟达到30多立方米,是多么了不起的平和心态所为;多角形石“井" 以 及巧夺天工的玉器体现出了高度的艺术性等等,展现了文明的五大品质:真、美、冒险、平 和以及艺术。文明国家的建立,统治阶级集团的形成与发展,客观上起到了加快文明进程的 作用,由于社会人力物力的集中协调组织,创造出了前所未有的物质和精神产品。红山文化 玉人和同时出土的玉凤可以见证这一点。因此,她们所承载的信息不仅有艺术价值、历史价 值和考古价值,还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及社会影响。

二、红山文化玉人对中国古代玉人文化发展的影响

在中国新石器时期集中出土玉器的文化除了红山文化外,还有分布在江淮区域的凌家滩文化 ,江浙一带的良渚文化和分布的范围从东至鄂东、西至鄂西、北至豫南、南至洞庭湖的石家 河文化。虽距千里之遥,但它们在文化上,尤其是在玉器特点上的共同性让人称奇。以上文 化中都有以玉器为陪葬品的特点,出土的玉人、玉璧、玉璜、玉龟和玉鸟等玉器也均有一定 的相似性。有专家以此为据认为红山文化影响了凌家滩文化、良渚文化和石家河文化的形成 。或许是红山先民向中原的迁徙,造成了长江下游地区文化面貌的急剧变化,并融入了诸多 红山文化的崇玉传统,形成了令人耳目一新的凌家滩文化、良渚文化和石家河文化。美洲古 代考古文化,如奥梅特克文化以及西北岸土著图腾柱文化与商代文化在美术构图上的强烈相 似性,于二十世纪初殷墟文化刚被揭露时就引起了中外学者的关注。已故美国华人考古学家 张光直先生曾提出过一个“底层文化说”,认为它们在文化上的相似性乃是来自经东北亚地 区的旧石器时代的底层文化。这一说法等于无形中支持了“商人源于东北”的观点。从这一 点出发,红山文化应是东北亚洲底层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而形成的先进文化。因而它在对商 文化与美洲文化关系的研究中将扮演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也有学者发现,红山文化的神庙 结构布局与两河流域的欧贝德文化十分相似,均由中殿和侧厅组成,其巨形金字塔式建筑与 欧贝德文化的金字形神塔或许有相互的影响。另外,以石为冢的传统在史前的欧洲也十分流 行。以上种种都说明了如果把红山文化玉人置于一个更大的历史时空中来加以考察和研究 ,我们也许会赋予红山文化玉人以全新的意义,并揭示出有关人类文明发生、发展和跨越的 全新内涵。
红山文化玉人高度写实的艺术风格独树一帜,其影响比凌家滩文化、良渚文化和石家河文 化玉人的影响更大,对其后的中国古代玉人创作起到了推动作用。凌家滩是江淮区域一处重 要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面积约160万平方米。1987-1998年曾进行过三次发掘,总计揭露 面积1400多平方米,发现祭坛1处、墓葬44座,出土遗物1000多件。在对安徽含山县铜闸镇 凌家滩遗址先后进行的四次发掘中,共计出土了6件片状整体玉人,都是人物的正面像,分 别代表着6个不同的中年男性(见封二彩图12)。他们面目各异,其共同特征是方脸、浓眉 、眯缝着双眼,短鼻梁,嘴唇微鼓,八字胡面目和善,表情悠然自得,耳垂上有穿孔。头戴 周边为上下两层方格的头饰,迎面正中有一类似帽徽的三角形冠饰,腰部扎着腰带,两脚并 垄,双手五指分开平放于胸前。其中3个座姿玉人每只手臂上分别戴有8只手镯,7只手镯和6 只手镯。有两个立姿玉人每只手臂上戴有5只手镯,另外一个手臂上戴有7只手镯,座姿玉人 的玉质和雕工都明显好一些。虽然从玉人身上看不出穿着的衣服,但是从它头上戴的帽子, 腰间扎的裤带来分析,应该是有服饰的,领口和袖口被放在胸前的双手和手镯遮挡掉了,没 有表现出来。反面背部位置钻有对穿的牛鼻孔,可供佩戴。凌家滩玉人雕刻线条流畅,技艺 娴熟,造型写实,比例准确,亲切自然,栩栩如生,若不是科学发掘出土,实在叫人难以相 信如此准确写实的人物形象,距今大约5300年。凌家滩文化玉人是透闪石,灰白色。出土的 玉人为浮雕,全面展示了原始人完整形体的风彩,玉人的体形和五官表现出蒙古人种的特征 。头上戴的圆冠和腰部饰的腰带,玉人戴的帽子上有方格纹,腰带上的斜纹上运用了挑花工 艺,表明当时已有了很发达的纺织技术。玉人上唇留有八字胡,说明当时已有了剃须工具。 玉人的出现表明社会由原先对动物和自然的崇拜转向对人的崇拜,表明此时社会观念已出现 了文明的转变,玉人已经着装不再是裸体的了⑨B10。
良渚文化玉人距今大约4800年了。良渚文化是环太湖流域分布的一支优秀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因1936年首先发现于余杭市良渚镇而命名。良渚遗址已成为实证中国五千年文 明史的最具规模和水平的地区之一,是中华民族和东方文明的圣地之一。良渚遗址博物馆将 良渚文化先进的犁耕稻作农业、制陶业、丝织业、制玉业尽情地展示在大家的眼前,使人恍 若置身于4、5千年前良渚先民的生活中。从精美、繁多的玉器中,我们可以窥视到良渚人神 秘而奇异的文化信息;丰富多彩,别具一格的陶器群,展示了原始先民的独创性和多姿多色 的生活情趣;令人惊奇的是,各种器物上的刻划符号,透露着良渚人不凡的思想。通过大小 墓葬在各方面的巨大差异,生动说明了当时贫富的两极分化,揭示了良渚文化时期的阶级社 会本质。良渚文化玉人造型特别、神态怪异、五官变化夸张,给人密不可测的感觉(见封二 彩图13)。  良诸文化完整的神像图案为阔嘴露齿、宽鼻、圆目睁睛,满首羽冠飘然,耸肩 叉腰,腰系饰带,鸟足蹲踞,全身以兽面纹装饰。这种神像刻纹线条流畅,细如毫发,体现 了距今4800年前太湖地区的玉雕技艺已达到很高的水平。整个神像图案似神人兽面结合,表 现了威严无比、气贯长虹的气概,充满了良渚人的信仰与追求。特别是浮雕的纹饰纤细如发 ,如鬼斧神工。纹饰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兽面纹,即传统所称的饕餮纹。这种神像可能是良渚 文化的神徽。琮在良渚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所有玉器中,它是做得最讲究的。最好的一 件琮出自余杭反山12号墓,呈乳白色被称为琮王,高8.8厘米,射径171~176厘米,孔 径 4.9厘米,重6.5公斤,是矮体琮中最大的一件。该琮纹饰雕工极精,四面直槽,每槽两个 人体与兽面复合象,四个转角处有双重兽面纹。人体全身仅高3厘米,双眼圆睁,阔鼻宽嘴 ,嘴中露出整齐的两排牙齿。头戴宽大羽冠。上臂平伸弯时,双手指向胸怀,有的手指头都 刻出了指甲。下身盘腿而坐,足却被刻成似鸟爪的形状。全身刻卷云纹,关节部位有小片外 伸,很象是穿着皮甲。人体的胸腹部以浅浮雕突出一兽面(或亦为人面)纹,眼、鼻、嘴均 刻划清晰,嘴里有獠牙。样子很象是挂在那个双腿盘坐的人身上的一个兽面胸牌,用以显示 其神圣和威严。玉琮上的神人兽面复合像,发掘者称之为良渚人崇拜的“神徽",也有人称 之 为祖先神面纹,或认为是巫师形象的反映。这说明人们正视自身的形象塑造,也是经历过反 复曲折的发展过程B11。
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石家河文化时期玉人,距今4000多年。石家河文化是以其首次发现的 遗址 湖北天门石家河而得名的。石家河是一个包括20多个地点的遗址群,1955年发掘了三房湾、 罗家柏岭等四处遗址。后来由于在天门石家河出土的器物最多,并具有典型意义,有学者又 称为石家河文化。它分布的范围,东至鄂东,西至鄂西,北至豫南,南至洞庭湖,与大溪文 化、屈家岭文化的分布范围大致相当。石家河文化的原始氏族部落占据着优越的地理条件, 农业、经济、手工业、社会发展等都较为先进,玉人头像、龙、凤、鹰等动物是这一时期常 用的题材,人们生前所佩带的玉器饰物,往往在死后用于陪葬,所以在大多数墓葬遗迹中都 能发现玉器(见封二彩图14)。湖北钟祥县六合出土石家河文化玉人头像, 头上戴帽,双耳 佩环, 造型别致,制作精美,格外引人注目,造型艺术和雕刻技艺达到了相当高的水 平。玉人头像也告诉我们当时人们已经开始竭力装扮自身,追求修饰美。石家河文化中也 有良渚文化中流行的玉琮,明显是受到了长江下游及黄河流域诸文化的影响。同时,石 家河文化对龙山文化和夏商周时期文化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在许多玉器的加工方法和纹 饰特征上都非常相似,甚至看不出期间漫长岁月的更迭流失。
龙山文化时期玉器,在数量、品种、制造技术、分布范围上都有飞跃性发展,这一时期玉饰 物种类包括珠、镯、璜、环、管、坠等小饰件,出土时或在人的腕部、臂部、耳部,或在颈 部,或佩身上,其形制各文化间大同小异。龙山文化玉人头饰,陕西神木出土,现藏陕西省 博物馆。(见封三彩图15)上博玉器馆中的龙山文化“玉人",高约10厘米,厚约1厘米,玉人 神形兼备,玉质 晶莹剔透,琢碾精致古朴,在古代玉器中唯此独尊,被列为上博的镇馆之宝和馆徽标记(见 封三彩图16)。龙山文化继承和发扬了上述文化的传统,承前启后为华夏文明打下了坚实的 基础(见封三彩图17)。
1976年河南省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了玉跪式人(见封三彩图18),高:7cm ,玉料呈青色, 通体有黄褐色的浸痕。玉人为圆雕,作跪坐状,双手抚膝,长脸尖颔,弯月形眉,臣字眼, 闭口凸鼻,头戴圆箍形器,用以束发,其前端连有卷筒状饰物。玉人身着衣饰,交领 垂于胸前,长袖至腕,腰束宽带。腰部左侧插一宽柄器,上饰卷云纹和节状纹。该玉人衣饰 华美,身插器具,为研究当时的服饰衣纹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资料。妇好墓有13件玉人,是了 解商代社会生活的珍贵形象资料,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参见封三彩图19-24 )。西周时期代表性作品有 甘肃灵台白草坡所出的玉人,玉人戴平顶笠状帽,螺身或蚕身,由头顶至底部贯穿一圆孔供 穿绳佩戴(见封三彩图25)。此器属相当特殊之器,在西周的玉器中曾有人首龙身之纹饰, 但在圆雕玉器中类此人首而其它动物的身体者则属相当罕见(见封三彩图26)。东周时期的玉 人形式多样,著 名的玉舞人造型优美,生动活泼(见封三彩图27-31)。秦代和汉代的玉人秉承红山文化 玉人的 写实风格,并受铜铸和石雕翁仲的影响,呈现敦厚朴实的艺术格调。其中,有的玉翁仲的造 型与工艺同红山文化玉人十分相象,头部偏大,圆圆的脸型,体形圆厚,五官清晰,做工精 美,仿佛出自一个琢玉大师之手,几乎看不出两者竟相隔了3000多年的光阴(见封三彩图40) 。玉翁仲与玉舞 人一样,至今仍然深受人们的追捧。玉翁仲还被神化成了“辟邪三宝”之一(见封三彩图3 9-40、彩色插页三51-53),被人们赋予了“辟邪压胜”之功效。以上,从抽象玉人 到写实玉人,再到赋予玉人 以人文意义的数千年来,社会的发展与变化可以通过各个时代的玉人见证。玉人由局部特征 的表现到整体面貌的反映,从裸体的刻画到服饰的精雕,由原始的图腾崇拜到人为赋予其内 涵,从女神走下祭坛到展现女性裸体美及女性优美的舞姿等等,各时期的古代玉人(参见封 二、封三与彩色插页1-56)象一面镜子一样,折射出了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红山文化到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官僚体制、工艺技术、宗教信仰、社会结构 等各方面都大发展的时期。我们通过中国古代玉人所要探讨的就是这种产生社会结构和社会 制度的文明历史。看祭坛、女神庙、大型方台、金字塔式巨型建筑、特点鲜明的积石冢群以 及成组出土的玉质礼器,这一切都似乎说明,5000年多前的红山文化已经出现了基于原始公 社氏族部落制度又凌驾于公社之上的更高一级的组织形式,这一组织形式便是早期的城邦制 国家。张光直把中国新石器时代和三代文化发展划分为四个段落:(1)石器时代,代表原 始社会、阶级未萌的阶段;(2)玉琮时代,代表巫政结合,产生特权阶级的时代;(3)青 铜时代,代表巫政结合进一步发展产生国家、城市、文明阶段;(4)铁器时代,代表工商 业城市发达,农业技术跃进的时代。玉器时代在中国正好代表从石器到铁器的转变,也即从 原始社会向国家城市社会转变的中间阶段。90年代伊始,牟永抗、吴汝祚根据良渚文化 、红山文化大量玉器的发现,提出“中国在石器和青铜器时代之间曾有一个玉器时代”B12, 认为“玉器时代是中国文明起源时期的主要特征之一”,“文明的演变在东亚有其独特方式 。”他们根据唯物史观的有关理论,结合中国近年来的考古学实际,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古 代文明起源的一个关键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从红山文化到秦汉时期以来的玉人所承载 的信息资源提示我们,远古玉文化特别是红山文化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牢固根基,现代各 种文化的渊源都可以在对红山文化的解析中得到确认。综合红山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整理研究 ,解析红山文化玉人,为我们透视远古文明提供了一个新的重要路径。在透视红山文化玉人 出土的社会意义及其对中国古代玉人文化发展的影响过程中,我们更加觉得红山文化博大精 深,只有不断努力钻研才能接近真实地反映红山文化先民思想和行为方式,并为再现红山文 化的辉煌历史文明而清除认识与思想上的障碍。目前看来,我们对红山文化的认识还很不够 ,中华远古文明探源工程的启动和红山文化玉人出土是个非常好的契机,解析中国远古文明 起源的春天来到了。解析红山文化玉人还使我们领会到,红山文化决不仅仅是中国北方的一 只重要文化,而是关系着中国远古文明探源最重要的文化,是红山文化先民率先进入文明, 加快了 中华民族文明进程。因此,无论人们怎么看红山文化对中华民族起源的伟大意义都不会估计 过高。

附图
封二:彩图1—14
封三:彩图15—43
后面彩色插页三:彩图44-56

致谢
特此鸣谢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的重点研究基金资助! 本文有的图片资 料出处不明,也有的图片引自海内外网络而查不出原版权单位及原作者姓名。同时,还借用 了友人的实物照片,听取了有关方面专家和同事们的宝贵意见。在此,对各位的支持和帮助 一并深表谢意!

注释
①本文是作者提交给吉林省社会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的交流论文, 该文获得了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作者在本刊发表该文时调整了部分内容,充实了部分 彩色图片。
②吉向前,丛焕宇,李振村.精美女性玉人首现[OL].北国网,2003-9-3.
③李振村.玉凤与龙共舞 ——辽宁牛河梁遗址披露重大发现[OL].新华网,2003-9-3.
④朱 达,王来柱.牛河梁遗址第十六地点发掘获重大成果[N].中国文物报,2003-9-5(1).
⑤孙守道.红山文化玉祖神考[J].中国文物世界,1998,(11):22-46.
⑥郭大顺,张克举.辽宁喀左县东山嘴红山文化建筑群址发掘简报[J].文物,1984,( 11).
⑦摩尔根.古代社会[M].北京:中华书局,1981.
⑧刘国样.中国玉文化起源探索——以兴隆洼文化玉器为例[OL].中国文物信息网,2003 -7-31.
⑨钱玉春.凌家滩玉人[OL].含山凌家滩新石器文化网,2003-9-15.
B10史守琴.在玉器上钻0.07mm的孔 谁创造了5300年前的高科技?[N].新安晚报 ,2002-3-13.
B11良渚文化博物.博物馆介绍[OL].良渚文化博物馆网,2003-9-17.
B12牟永抗, 吴汝祚.水稻、蚕丝和玉器——中华文明起源的若干问题[J].考古 ,1993(6)543-553.

参考文献
[1]孙守道.红山文化玉祖神考[J].中国文物世界,1998,(11):22-46.
[2]杨伯达.中国玉器全集.原始社会[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1992.
[3]杨伯达.中国玉文化、玉学论丛[C].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2.
[4]杨伯达.中国古代玉器概述[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1992.
[5]周南泉.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玉器[M].北京:三联书店·商务 印书馆,1996.
[6]周南泉.论中国古代的玉璧[J].故宫博物院院刊,1991,(1).
[7]孙守道.红山文化“玉蝉神”考[J].中国文物世界,1998,(5):48-67.
[8]殷志强.中国古代玉器[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0.
[9]郭大顺.红山文化的“唯玉为葬"与辽河文明起源特征再认识[J].文物, 1997,(8):20-26.
[10]郭大顺,张克举.辽宁喀左东山嘴红山文化遗址建筑群址发掘简报[J] .文物,1984,(11).
[11]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女神庙”与积石冢群发掘 简报[J].文物,1986,(8):1-24.
[12]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辽宁牛河梁第五地点一号冢中心大墓(M1)发掘 简报  [J].文物,1997,(8):4-8.
[13]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辽宁牛河梁第二地点一号冢21号墓发掘简报[J ].文物,1997,(8):9-14.
[14]《中国文物精华》编辑委员会. 中国文物精华(1992) [M].北京:文物 出版社,1993.3.
[15]邓聪.东亚玉器·蒙古人种及玉器文化[M].香港:香港商务印书馆,199 8.
[16]李 欧.谈红山文化综合研究[J].吉林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 ,(4):72—74.
[17]李 欧.红山文化玉璧信息资源整理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 003,(2)36—43、封2-3.
[18]李 欧.基于儒家审美文化视域中的红山文玉器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 大学学报,2003,(3)26—29、封2-3.
[19]李 欧.红山文玉凤信息探源[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4) 43—49、封2-3.
[20]摩尔根.古代社会[M].北京:中华书局,1981.
[21]张光直.谈“琮"及其在中国古史上的意义[J].文物与考古论集——文 物出版社成立三十周年纪念[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6.
[22]郭治中.红山诸文化的构成及相互关系[J].中国文物世界,2000,(7 ):38-45.
[23]赵国华.生殖崇拜文化论[J].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24]李恭笃.辽宁凌源县三官甸子城子山遗址试掘报告[J]. 考古,1986,(6).
[25]曲石.中国玉器时代[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4.
[26]张得水.祭坛与文明[J].中原文物,1997,(1).
[27]张得水.新石器时代巫师墓葬的剖析[J].中原文物,1998,(4).
[28]张得水.史前玉礼器的发展线索[J]. 东南文化,2000,(11).
[29]周晓晶.辽东半岛地区新石器时代玉器的初步研究[J].北方文物,199 9,(1).
[30]牟永抗, 吴汝祚.水稻、蚕丝和玉器——中华文明起源的若干问题[J ].考古,1993(6):543-553.




收稿日期:2003-10-29
基金项目:本文是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重点研究基金资助项目[教古字( 2002)136号]:《红山文化信息资源整理研究》的阶段性科研成果。 该项目负责人:樊金 娥、 戚 欣。本文作者作为排名第一位的主要参加者,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调研与辨疑考 证,以及科研论文撰写等工作。本项目的主要参加者还有: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柳岚研究 员、吉林大学陈国庆教授和辽宁师范大学田广林教授。辽宁电大秦守雍编审也积极参加了该 项目的研究工作,并提出了研究视角独特的学术成果。
作者简介:李欧(1954-),吉林长春人,吉林电大学报编辑部执行编辑 ,副编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楼主| 发表于 2014-2-14 11:36:28 | 只看该作者
镇海之龙 发表于 2014-2-13 13:36
欣赏古朴大方的孕妇

祝兄及家人元宵节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楼主| 发表于 2014-2-14 11:38:15 | 只看该作者
一鹗收藏 发表于 2014-2-14 11:25
学习黑皮玉器,元宵节快乐!

多谢兄关注,好评!祝元宵节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楼主| 发表于 2014-2-14 11:39:00 | 只看该作者

放牛兄元宵节,情人节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4-4-19 15:53 , Processed in 0.05349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