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hongzhi在2007-1-30 17:42:38的发言: 本人是学理工科的,认为任何物质都是有活性的,除非在无氧/真空/恒温等条件下抑制了其活性,玉的出浆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只要有一定的湿度,有氧,一定的温度下,玉就会出浆,就会吸附其他的物质,其他的物质也会寄生于其上,寄生物会生长,玉本身也会发生变化,也会二次生长.另外在透气的情况下灰尘也会渗入,也会污染玉体.同样,在干燥的条件下,玉体也会老化,蚀变.几千年的风霜雨雪,酷暑寒冬呢? 一些大墓出土的物品接触空气后会发生巨变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因此,国家正规出土的红山古玉器表象不如民间收藏者手中的红山古玉器表象复杂,因为国家正规出土的红山古玉器大部分深埋地下,缺氧、无光、恒温相对抑制了玉的活性,次生较少,红色沁较少,有的甚至完好如新。而民间大部分红山古玉件是老百姓在地表、浅表或者在耕作中捡拾,氧、温度、光照等再次生长条件充裕,因此,民间红山及红山前古玉件次生较多较复杂、红色沁较多。收藏者必须对此有清醒的认识,否则你总是拿国家标准器对比收藏高古玉器你就太教条了,你将放过很多机会的。————————忠告 |